美中宜和使命

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,提供安全、专业、关爱的医疗服务

天使为何会变“恶魔”?父母的哪些“心理营养”会影响孩子一生

一部《少年的你》让校园霸凌这个敏感的话题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,片中被霸凌的陈念在审讯室内的一席话让怀孕的女警无言以对,更让我们不寒而栗:

 

 

当孕育一个新生命时,作为父母,一定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世界快乐成长。但是家庭只是孩子漫长人生路的一个起点,他们的人生会经历各种波折,校园生活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段,但是真有这样的“黑暗”藏于校园中,作为父母,怎么能放心。

 

校园霸凌事件中,让我们触目惊心和难以面对的,是未成年人的恶:

 

为什么我们认为单纯的孩子能做出如此极端残酷的恶行?

 

为什么一个善良老实的孩子就成了被同学欺负的对象?

 

为什么一群孩子能像看戏一样看着自己的同班同学被打,却无动于衷?

 

......

 

 

在霸凌事件中,大致会有三类人:霸凌者、被霸凌者、围观者,从受伤害的程度上来看,被霸凌的孩子,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、缺乏自信;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自闭;长大后对社会充满失望或敌意等等不健康的心理。

 

雪崩发生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霸凌事件对另两类孩子的心理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。三类人群都有各自的心理基础,他们之所以会呈现这样一个心理状态,追踪到根本,都跟早期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关系,不仅是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,还与父母的养育方式,养育环境,都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

宋庆龄曾经说过: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,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、父母,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。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。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。

 

如果能够在孩子早期的心理发展方面,父母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,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,将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去避免此类事件。所以关键的因素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,获得足够的安全感。

 

父母是宝宝早期心理发育的“营养师”

 
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,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,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,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。

 

从心理学上来讲,0~3岁的宝宝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,倘若这个阶段父母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,那么长大后的他将不再会向自己的另一半或外界寻求安全感了,他能够适应分离,能有自主独立意识,以及有较好的承受能力。而在这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中,妈妈的角色更为重要,因此,3岁以前母亲应尽可能地多陪伴在孩子身边。

 

 

宝宝最初的安全感——无条件接纳你的宝宝

 

宝宝诞生之初的那几周是个敏感时期,TA由妈妈的子宫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,不会说话,不能行动,是典型的“弱势群体”,在这个脆弱的时期,宝宝的心理需求主要是两种:其一,被无条件地接纳;其二,被看成最重要的。这时期,要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肌肤相亲,眼神交流。

 

人类很奇妙,宝宝出生的前几个月,绝大多数妈妈都会分泌一种苯体胺,如同恋爱时一样,妈妈眼中的宝宝是完美的,无可挑剔的,或者说是母爱爆棚的阶段,宝宝的各种需求:哭、饿、冷、热等等,妈妈都会时刻关注,无条件给予满足。

 

如果这个阶段,宝宝在“无条件接纳”和“重要感”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,他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,如占有欲强,爱妒嫉,长大后会特别“黏人”,会不断寻觅,去找到一个在他认知里自己最重要、最被接纳的人。

 

 

母乳喂养,宝宝身心发育的双重营养

 

母乳喂养的好处已经不用再多说了,母乳是宝宝天然营养的最佳来源,而哺乳的过程还能训练你读懂孩子。尽量频繁、长时间地哺乳,哺乳的肌肤相亲和眼神交流会让你和宝宝的联系更加紧密。

 

母乳是宝宝最好的成长奶,而哺乳这一举动本身会为你们奠定一生的关系——妈妈是抚慰者,也是深受信任的源泉。当然,这不是说不能母乳喂养的妈妈就不能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,即使用奶瓶喂养时,也要多触摸孩子,多做交流,记住一条原则:喂奶不光是为孩子提供营养,也是你和孩子建立联系、互相交流的机会。

 

宝宝在尝试分离、冒险和独立,父母的安全感也要经受考验

 

从4个月-2岁间,宝宝将完成爬行、走路、跑跳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长,他的活动范围会逐渐扩展,自我意识也会萌芽,他会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,这个时期考验的就是父母的安全感了,如果父母自己没有安全感,会对孩子离开身边感到恐惧,不愿意尝试分离,也不愿让宝宝去“冒险”,给孩子太多的干预和照顾,从而束缚了孩子,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可保护的最大范围内支持他冒险,他想自己玩的时候,就随他去,当然在孩子需要父母时,要及时给予抚慰。

 

等到照顾和支持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的时候,孩子就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。也不会那么粘人,孩子将不怕陌生人,并且愿意探险,胆子也会比较大。因为他知道哪里安全,哪里不安全。

 

当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——两岁到来时,他迫切地想要自己尝试做事情。父母的做法是,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里自由的活动,他要自己做就让他自己做,不主动要求帮助,我们就不帮助,无论他做成什么样。但他需要帮助时,我们马上去帮助,当他觉得可以了,我们就停手。

 

通过不断尝试分离、冒险、独立,孩子已经知道了,父母在他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,会关注他,会帮助他,他的安全感也慢慢建立了。

 

 

如果宝宝被“欺负”了,父母如何去“插手”?

 

每个孩子都是全家的宝贝,如果宝宝受欺负了,作家长一定很痛心,而如何去适度的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关键。如果是0-3岁的宝宝被欺负,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,对欺凌行为零容忍,要让孩子明白,没有人能随便欺负他。

 

如果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受到欺负又不敢告诉家人,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现,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,要让孩子知道,遇到困难,向父母、老师、朋友求助是正确的做法。要教孩子如何保护好自己,在离开家长保护后,同样能积极乐观地生活。

 

安全感来自每个人的成长经历,从怀孕开始到3岁-6岁,父母能够在这一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“心理营养”,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,将会让孩子受用一生。如果在养育过程中,父母遇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,如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、儿童情绪障碍、社交障碍等等,不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共同找出影响孩子心理行为的因素,让孩子健康成长。